高中一年级阶段,是打基础阶段,是以后决战高考考试取胜的重点阶段,今早进入角色,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。以下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《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复习》,学习路上,智学网为你加油!
1.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复习
古时候中国的天文学、数学、农学、医学收获。
天文学
①战国时期:甘德、石申的《甘石星经》是国内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,书中的《石氏星表》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。
②东汉张衡:创造了浑象仪;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,比欧洲早1000多年;创造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。
③唐朝僧一行:与梁令赞一同创制黄道游仪,用它发现了恒星地方的变动,在世界上是初次;实测子午线的长度。
④元代郭守敬:制成新型浑仪——简仪,比欧洲相同种类创造早300多年。
数学
①算经:春秋时期时出现九九乘法口诀;春秋战国时创造了筹算计算法;元代创造方便高效的珠算法。
②《九章算术》:汇总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收获;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进的数学XX办法。标志着国内以解决实质问题为主要内容、以算筹为计算工具、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古时候数学体系的形成。
③圆周率: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准到小数点后第七位,在3.1415926到3.1415927间,这一成就世界达1000年之久。
农学
①北朝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是国内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,书中总结国内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、畜牧业生产经验,提出了因地制宜、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。
②元代王祯的《农书》,记载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。
③明代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系统总结历代经验、吸收最新实践成就,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办法,拓展农业科技实验,体现了科学性、革新性和先进性。作者因此被誉为“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”。
医学
①《黄帝内经》:编撰于战国,成书于西汉,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,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。
②东汉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:系统论述了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疗法;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,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“医圣”。
③东汉华佗:精于方药针灸,善于外科手术;创造了最早的XX药剂“麻沸散”;创造了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。
④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:系统汇总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收获。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进的分类法,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。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进步,被誉为“东方医学巨典”。
2.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复习
原始社会末期、商朝、周朝、春秋战国、隋唐、宋元、明清时的商业概况。
原始社会末期: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,产生原始商业。
商朝时期: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。
周朝时期:“工商食官”,政府统一管理,为政府服务。
春秋战国: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,出现都会。
隋唐时期:西域及外国商人来华经商频繁,陆上和海上丝绸的道路发达。
宋朝时期: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,集镇、夜市兴盛。
元朝时期:广泛流通纸币,古时候商业进入新的高峰期。
明清时期:商业市镇兴起;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;农商品很多进入市场;白银广泛流通;商业资本发达;地区性商人集团出现,如晋商、徽商等。
3.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复习
简述明代加大皇权的背景、手段、影响。
背景:吸取元朝中后期宰相势力过重的教训。
手段
①明太祖废除丞相,由皇帝掌管六部;后设立殿阁大学士。
②明成祖:设立内阁,地位渐渐上升,渐渐获得了“票拟”权。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、裁定,称为“批红”。
影响:皇权进步到了新高度。
4.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复习
古时候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法的变革
1、原始农业的产生:“刀耕火种”、“火耕”
2、距今七八千年前:中国农业进入了“耜耕”或“石器锄耕”年代
3、春秋战国时期:铁犁牛耕,中国古时候农业的传统耕作方法形成。
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。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,这种耕作方法便于牛耕普及。
知道古时候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
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法,是古时候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。
古时候水利建设概况
1、夏商周:农田水利有较大进步。
2、春秋战国: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,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。
3、秦:灵渠
4、两汉: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,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去黄河水患。
5、隋炀帝:开通了大运河,是世界上最早、最长的运河。
6、唐朝: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,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,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。
5.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复习
1、夏商的政治规范
1.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,禹打造夏,国内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规范。禹死后,其子启即位,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。
2.王权具备神秘色彩统治者把我们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,国家大事通过测算方法来决定。
3.初步打造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规范中央设相、卿士等,地方设侯、伯。
2、西周的政治规范
1.等级森严的分封制
(1)目的:
拱卫周王室,进行有效统治,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(“封建亲戚,以藩屏周”)。
(2)内容:
①分封对象——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、功臣、古时候帝王的后代,让他们打造诸侯国,拱卫王室。
②被封诸侯的`义务——要服从周王的命令、镇守疆土、随从作战、交纳贡赋、朝觐述职。
③被封诸侯的权利——职位世袭、对卿医生再分封、设置官员、打造武装、征派赋役。
(3)用途:
①加大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;
②开发边远区域,扩大了统治地区;
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普通的政治格局;
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;
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,周天子具备权威,国家政权趋向严密。
(4)局限:
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,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。
(5)瓦解:
西周后期,王权衰弱,分封制遭到破坏(根本缘由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法的产生,这一生产方法使诸侯权势日益壮大)。
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、行县制。秦统一后在国内打造郡县制,分封制瓦解。
2.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
(1)概念:
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、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规范。(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方法,来确立和巩固父系父母在本宗族内的地位,以保证王权的稳定。)
(2)目的:
加大统治秩序,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、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
(3)内容:
继承制;确立严格的大宗、小宗体系;家国政治
(4)影响:
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规范,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,也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。
②宗法关系有益于凝聚宗族,预防内部纷争,强化王权,把“国”与“家”密切的结合在一块。
(5)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:
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规范的两大支柱,互为表里;
分封制是打造在宗法制基础上的,宗法制在政治规范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。
3.礼乐规范
(1)含义:
对统治阶级平时的政治、社会活动拟定一些规则和仪式,并配有特定的音乐。
(2)目的:
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
(3)用途:
周礼成为维护等级规范、预防僭越行为的工具,有益于统治秩序的稳定。